【文章摘要】

“追热点”,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及当代人的一种社交仪式。

用户的注意力在哪儿,品牌就应该在哪儿。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品牌也都在纷纷配合“用户的喜好”,全力奔赴追热点的大军中,打造社交货币。似乎错过一个热点,就错失了一个亿。

热点确实是个很有效的营销工具,但很多人容易走入误区,“逢营销必热点”成了很多营销人常常犯的毛病。

一直追热点,真的能为企业带来实际收益吗?能提升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吗?能引导用户产生购买行为吗?追热点,到底是为了什么?

1、95.9% 的营销人都追过热点

追热点,对于品牌而言,正向的作用一目了然。热点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受众关注度,甚至形成流量的爆发效应。在用户注意力越来越宝贵的当下,抢占风口,热点营销是吸引用户关注品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在社会化营销喧嚣尘上的今天,调查数据显示,95.9% 的营销人都追过热点,其中,52.8%的营销人频繁地跟踪热点,只有4.1%的营销人从未追过热点。因此,追热点,已成为社会化营销的必备模块。

2、品牌追热点,99%内容都是无效的

品牌在社会化平台上“追热点”,确实是一种“以小博大”的营销方式。但是,真的有那么多值得追的热点吗?

不同情况下,品牌“追热点”这种社交媒体运营方式,效果截然不同。其实,这个时候,品牌们就应该开始反思了,一直在追热点的营销真的好吗?是不是品牌被热点“绑架”了?

热点追的太多,创作质量下降,有时候是为了显示品牌存在感而追,为了速度牺牲审美。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大多数品牌的追热点,已经演变成跟风,不管是否与“我”有关,别人追什么就跟着追什么,这种运营方式有时候反而对品牌是有伤害的。

社交网络上有一个词,叫做“社交垃圾”。比如微博、微信上各种转发类的段子,“转了就交好运”、“不转就遭厄运”等段子;还有些“心灵鸡汤”类的感触文章,也开始慢慢变味了。

简单地说,凡是无油无盐、价值不大、涉嫌扰民的,都可以归属为“社交垃圾”的范畴。品牌不痛不痒地追热点,也会给用户带来“信息负担”,会引发用户的反感与不安。

品牌追热点,看似无成本,但其实代价巨大。如果只是平庸地去“凑热闹”,自说自话演独角戏,只能沦为用户眼中的“社交垃圾”,削弱品牌在用户心中的魅力。

3、什么是比追热点更关键的营销策略

社会化营销的本质,还是在于沟通与服务。如果能在热点营销上,恰如其分地耍耍嘴皮子,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一定不是社会化营销的基石。

社会化媒体是品牌进入门槛最低的营销平台,也是最难玩得转的平台。不少品牌甚至表示,Social对他们的企业产生不了实际效用,投入了真金白银进行账户维系,不过并不知道能够产出什么,品牌得到的只是一串数字。

品牌做社会化营销的目标,并不只是在社会化媒体上的声量,一串串冷冰冰的转发和评论数据,更重要的应该是,用系统化的沟通策略,与真实的人、真实的关系建立连接,塑造品牌的人格化形象。

很多品牌已经在有意识地建设自身的社会化品牌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