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在短短六天时间,经历了首日票房过2亿、跨年场一票难求,再到观众的“口诛笔伐”、票房大跌、观众退票、股票缩水。

1.jpg据猫眼专业版显示,《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第1天虽然高达2.6亿,但上映当天,大盘退票人次高达32.2万

目前上映第6天,单日票房只有惨淡的31万,在淘票票的排片排名已经跌出了10名开外,一些小城市影院干脆不排片了。

猫眼专业版显示预计总票房2.8亿,也就是第1天拿了2.6亿,后面29天累计只能拿到2000万票房。

2.jpg

短短几天跌落神坛,《地球最后的夜晚》营销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们可以在这次事件中学到什么经验?

避免哪些营销不能踩的坑呢?

1

目标受众群体少

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首先,《地球最后的夜晚》定位是文艺片。

这就注定了影片的目标受众是那些喜欢艺术的文艺青年,而不是普罗大众。

这也说明了《地球最后的夜晚》这部影片的风格,是很难迎合大部分观众口味的。

好比营销圈的一个经典话题,“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一样”,你的产品不能满足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就不够大。

3.jpg

2

营销噱头过猛

导致大多数观众观影失望

《地球最后的夜晚》选择在12月31号上映

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和对象在电影院看一部甜美的爱情电影,在散场时和对象一起拥吻,这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啊。

这也是电影发行方营销的噱头“一吻跨年的噱头”,可以说这是创意十足的节日营销模式,但是错就错在“电影的属性与观众的观影需求严重不搭”。

电影仅仅满足了观众的社交需求,但是没有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观影好看才是第一需求,社交等目的都不是刚需,从而造成了口碑滑坡的结果。

4.jpg

3

焦虑大环境下

焦虑大环境+跨年节日氛围,与影片的整体基调不符。跨年更适合上映爆米花电影,喜剧片等。

2018年无疑是比较艰难的一年,各处都在传各个企业裁员的消息,焦虑应该是整个2018年的关键词之一。

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消费者选择外出看电影,无疑是想放松一下辛苦一年的自己,以及完成一个具有仪式感的跨年。

5.jpg但是这部电影却无法安置观众的情绪,导致影片放映结束后,观众在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QQ空间等社交媒体来发泄自己的观影感受。

《地球最后的夜晚》本来就是一部小众的电影,但商业化的营销推广让大家簇拥进入了电影院,首日票房过2亿,却没有打开观众们的心扉,导致票房出现滑铁卢。

总结一句:

大多数观众们的观影目的还停留在感官娱乐阶段,大家不想花心思思考电影的内在含义。

所以,我们在做营销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产品的用户画像和渠道的用户画像必须高度匹配。

举一个例子:

前段时间有个APP特别火,这个APP叫做“音遇”。当时音遇选择在知乎这个渠道进行推广,但是官方账号反响平平。

6.jpg

最大的原因是,知乎的用户画像与音遇的用户画像重合度低。

音遇主打的是音乐+社交,目标用户是95后这些Z时代的年轻人,整个产品是偏娱乐化的。

而知乎是知识型社区,两个产品的用户画像重合度肯定是不高的。

而音遇在QQ运营的效果却很好,因为QQ是一个“年轻“的产品,95后的用户比例也是比较高,也就是说QQ这个产品的用户画像与音遇的用户画像重合度较高,所以最后推广的也比较成功。

4

口碑传播是把双刃剑

我们都知道,“好的产品,用户会自发为产品站台”,好的电影也是。

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大家观影结束后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后感,并且几乎清一色的好评,所以《我不是药神》越来越火,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票房成绩。

《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票房崩盘,也经历了“口碑传播“。但是这个口碑传播是”拔草“,用户一度偏激的在猫眼电影上打低分吐槽,甚至调侃说是”地球最困的夜晚“等等。

这种口碑传播也影响到了接下来的排片和票房,一度影响到了品牌方的股价,我们可以发现口碑传播另一面的“威力”。

5

电影本身隐晦难懂

这也是《地球最后的夜晚》崩盘最重要的一点原因。

好多人表示“看不懂“,因为电影没有满足大部分观众最基本的观影需求。

甚至在豆瓣上有人曾调侃说:”这种梦并不是你们抖音用户看的“,这也导致了部分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宣泄自己的观影体验。

一个产品,首先要满足用户最基本的观影娱乐需求,显然《地球最后的夜晚》没有做到这点。

四个总结与思考:

《地球最后的夜晚》这部电影,目前在猫眼专业版的评分是2.6,这么低的评分反映了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失望。

假如把这部电影比作一个产品,我们在做营销推广的时候要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我们在做营销推广活动的时候,借势营销也要有“度“

这次营销过猛导致观众的期望过高,电影的整体效果却没有满足观众的口味。

导致最后的票房滑坡的产生,而且最后一票难求以及好多影院的电影票溢价,严重引发了观众们对影片的”口诛笔伐“,甚至品牌方的股票都跌停了。

2、营销只能决定你走多快,而产品才能决定你走多远

最终满足用户需求的是“产品体验”以及“服务”,而营销活动能帮助你吸引到用户和消费者,以及加快用户和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而不能让他们留下来,最后能够留住用户和消费者的是产品。

3、广告只有在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地点,向正确的消费者宣传才有意义

2018年瑞幸咖啡火了,CMO杨飞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品效合一”。

通俗的理解就是我们要把钱花到刀刃上才有意义,避免营销不必要的浪费。

举个例子,瑞幸咖啡会在各个办公楼的电梯的分众传媒进行宣传,因为瑞幸咖啡的用户正好是那些白领,把广告投在了目标用户工作的地方,减少了预算的浪费。

很显然,《地球最后的夜晚》并没有正确的向消费者推广。

4、我们不必要取悦所有用户

对于一个产品来说,不同用户的产品认知不一样,比如有的用户还是对产品处于观望状态,而有的用户已经成为骨灰级的玩家了。

《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宣传定位是那些甜甜蜜蜜的情侣们,所以打出了一吻跨年的噱头,但是影片的定位群体并不是那些甜甜蜜蜜的情侣们,所以我们要结合我们产品的定位去进行推广。

其实就这次营销事件来说,没有谁错了,电影方想卖钱做商业推广,这没有问题。观众们想看一部他们喜欢的电影,做个有仪式感的跨年,这也没有问题。

问题就出在了上文提到的电影整体没有满足消费者的观影需求。

我们也要总结与思考,为什么文艺片这类电影不能被大多数观众所接受,文艺片到底有没有市场?对于文艺片、小众电影,我们该如何进行推广?

这就好比那些受众较少、消费频次低的产品该如何在市场中进行推广一样,我觉得这些都应该是市场营销人员,以及运营人需要思考的。

你对《地球最后的夜晚》营销方式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