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感慨:「人呐,最重要的就是得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句话基本上每个人都说过,我们都觉得当下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想清楚你想去哪?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只有理清这些问题之后,我们才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才有可能做出一些成绩。

但其实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

微信截图_20190428210620.png

1、职场进阶中,我们到处碰壁

@猫头鹰的morning:我干这一行已经两年多了,还做着以前的工作,职位也没有发生变化,却还期待着能成为一名更优秀的领导者。

@左撇子:我正处于一个混乱期,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业务的变化情况,包括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明明明:我还是和以前一样努力的工作,在下属眼里我不算是个好领导,在业务上不断和同事们发生冲突,还受到领导班子各成员的排挤,难道管理严格真的行不通吗?内心很矛盾。

如何表现得更像一个领导者呢?

你要像一个领导者那样的去做,你才能够像一个领导者那样去想。

回到开头的问题,之所以会说「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再行动,很危险。」

是因为「当你总是要先想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会被自己当前的状态局限住,你梦想达到得的那个状态,是你现在认知水平的巅峰,而你此刻的认知水平,很有可能会局限住你整个人生发展的方向和节奏。」

这跟我们过去设想的完全不一样。

过去我们改变人的方法是什么呢?反思,反省,设定目标,然后再慢慢的行动。

现在我们需要先行动再思考。只有改变做事的方法,才能够真正改变我们的人生。

古代先哲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一个人如果表现得很有美德,那他最终会成为一个很有美德的人,即多做好事就会变成好人。」

如果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只有“先行动后思考”才能帮助我们成功地实现领导者的转变。

《能力陷阱》一书给我们提供给了三个方法,帮助我们重新定义工作,改变做事的方式,由外而内地提升我们的领导力。

每一个方法也对应了我们在生活中毫无意识的三个陷阱。

微信截图_20190428210626.png

2、避免能力陷阱

你一定有擅长的事情,你也一定喜欢它,因为它给你带来的成就感无与伦比。

这个时候你就要当心了,谨防自己掉入能力陷阱中。

林珂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销售,他性格外向,善于人际交往,很快就被提拔到销售经理,短短两年的时间,他在饮料公司的业务越摊越大。

最近公司委派他去开拓东南亚市场,虽然这次任务的规模和范围比之前更大,但看起来工作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大家都认为,这次外出回来,他能稳坐总经理的位置,林珂本人也是信心满满。

但事情进展的并不顺利,如今市场环境变化莫测,公司亟需用IT以及数字技术来快速开辟市场,然而林珂觉得这样做和他当初的规划南辕北辙,对此没有一点耐心。

他沿用传统的销售方法,把全部火力放在他的专业领域内,没有制定一个更稳定的转变战略,也没有让远方的老板了解到足够的信息,以惨败告终。

相反,他的市场经理闵奇却对IT技术显示出极大的兴趣。他直接采用网络来宣传品牌信息,增大曝光,半年的时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稳坐年度销售宝座,成功逆袭,也成为林涛晋升销售总经理的最大竞争对手。

林珂太过于依傍他的擅长点——传统销售,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带来新的刺激与挑战时,他过于沉浸在已有能力中,而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与推进,跌入了能力陷阱中。

作者埃米尼亚·伊贝拉在《能力陷阱》中为我们详细的阐述了这种“陷阱”:

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做,最终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这样的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

而它就像是毒品一样,我们被它深深吸引,因为我们的快乐和自信都来源于它。它还会让我们产生误区,让我们相信我们擅长的事就是最有价值且最重要的事,所以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做。

久而久之,那些擅长的事务占据了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使我们无暇顾及其他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

避免掉入“能力陷阱”的深坑,需要你:

  • 增强对形势的定位感

了解所在行业的大背景,能在一片广阔的信息海洋中感知到那些最重要的事。你的职位越高,责任越大,你的工作就越需要你具备一份形势感知力。

  • 接触专业领域之外的项目

多做一些自己分外的工作,接触你日常职责范围外的项目,从一些跨职能业务中获取经验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这些项目能让你涉及不同的业务,解决一些新问题。

  • 参与外部活动

参加行业会议、聚集各行各业的专业聚会等来增长你的见识,从而获得提升,而不仅仅是靠经验办事。这些外部活动能够帮助你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为升职创造更多的机会。

微信截图_20190428210632.png

3、思维定势会造成人际交往陷阱

实际情况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自恋”,而且“懒惰”。

比如我们都经历过的求职面试,最后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试官在最开始的几分钟内对你的第一印象。

如果双方一开始就有很多共同点,比如是老乡,同一个学校毕业,或是有一个共同好友,求职者应聘成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因为接触那些与自己频道相近的人,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相对而言更轻松。

除此之外,现在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认为人际关系网络实际上就是在“利用别人”。

这种能提供帮助以及各种资源的人际关系网络,就相当于“当我需要他们时,就让他们排着队,然后选一选谁能帮助我”。

这种行为很虚假,充其量只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利用人的一种手段,这种带有目的性的人际交往会让他们觉得“不干净”。

类似的情况还有:认为人际关系网络不具有实质性,维系这类关系耗时太长,缺乏耐心,觉得人际关系应该自然而然建立而不需要刻意经营。

殊不知,这些思维定势都会导致我们跌入「人际关系陷阱」。

会让你的合作伙伴觉得你的价值越来越低,因为你无法给他提供新的信息。

更糟的是,让你待在一个既舒适又封闭的圈子里,经不起外界环境的变化,遇到突发情况时措手不及。

《能力陷阱》中为我们提供了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4个建议:

  • 展示自我

著名导演伍迪艾伦有句名言:成功的百分之八十在于自我表现。每个人都可以试着组织一场座谈会、介绍发言或是主持问答环节来扩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利用午餐和出差时间和一些不常见的人建立联系;借社交媒体来宣传个人兴趣爱好等。

  • 利用你的二度分隔理论

Linkedln的创建者里德霍尔曼发现,当你在职业上要寻求帮助时,最远不会超过三度,即我们通常只需要通过两个人就能与其他人取得联系。我们可以从现有网络里获得支持并着手建立一段新的关系,指导并分享工作意见给他人,以此扩大人际关系网络。

  • 维持关系

不要等到急需帮助时再去建立联系,你需要时时保持人际关系的活力,并抓住每一次能发展它的机会,不管你当前需不需要用到它。

  •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改变自己最快的方法是与那些你想成为那样的人做朋友。因为朋友间的行为和观念会相互传染,你很容易会受到影响。与优秀的领导者在一起,成为优秀的领导者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微信截图_20190428210703.png

4、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做真实的自己

人们一直有着强烈的想要做真实的自己的愿望,对于做那些让他们觉得虚假的事也有着同样强烈的厌恶。

有很多人认为,如果要根据环境而变换自己,会使得他们远离了自己最自然的风格,这是对他们真实性的一种威胁。

这些“坚持真实者”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是基于过去来定义真实性的,因此他们认为改变就意味着失去了真实性。

而他们又将真实自我的范围扩张得极大,包括了价值观、穿着以及行事风格等多重方面。

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做真实的自己。

因为我们常常需要去做太多频繁的转变。

人们对自己的身份不仅仅基于过去和现在的自己,还同样基于对未来自己的展望。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试着朝更多不同的方向来发展自己。

  • 做个随机应变者

这类人愿意且能自如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有核心的自我价值观和目标,所以不担心转变会对自己的信仰造成影响。

奥巴马贵为美国总统,但长期被人称为“变色龙”。他也的确是个名副其实的随机应变者。

当黑人族裔说奥巴马不是纯黑人血统时,他会强调,自己比大多数美国黑人和非洲的联系更直接;

当有人说他不完全是美国人时,奥巴马就会说自己的母亲来自美国中西部;

面向商界人士演讲,他的表达坦率直接,面向退伍军人演讲时,他的语风又很轻松惬意。

奥巴马就是我们常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下,他知道自己应该要换上哪一层合适的皮肤。

微信截图_20190428210644.png

  • 像艺术家一样偷师学艺

模仿榜样是一个很好的进步转变的方式。

但借鉴也有一个诀窍,那就是不要仅仅模仿一个人的全部,而是提取不同人的精华之处,再经过修改和改进从而得到自己独特的见解。

就像作家威尔逊米茨纳所说的,如果你模仿一个作家,那就是剽窃;但是模仿很多个作家,那就是研究。

以上提到的三大陷阱,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们的固有认知,如果我们能在做到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一定能收获颇丰。

在学生时代,我们的学习方式——先思考后行动。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先掌握方法理论,然后再去实践。

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先通过理论知识,来形成我们的思维模式,打好我们的知识框架。

可是当我们走向社会,不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职场人的时候,如果我们还用学生时代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学习方式,就不太适用了。

职场是一个需要你马上解决问题的场所,不可能等你先学完后,再去解决问题。

成年人应该更倾向于先做而后产生新想法,而不是先想再以一种新的方式去做。

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说:「当外在改变的速度超过内在改变速度之时,终点就在眼前。」允许改变发生。

你只要行动了,就会得到反馈,你就可以马上通过反馈,快速学习和思考,进而进入下一个行动,于是形成一个成长闭环。

只有不断的突破和改变自己,才能适应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

以行动为起点,而后进行反思,最后重新认识自己。

所以,无论如何,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