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团队既有创新,又有非常高的行动力,达成更好的结果?答案是:拥抱矛盾和冲突。《如何领导天才团队》的作者总结了一个根本性矛盾和六个子矛盾,并为团队管理者提供了驾驭这些矛盾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说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会有一些相似的挑战?我的经历当中有这样一些尴尬的现实,比如在团队管理过程中,你会发现整个团队管理会变成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走向完全的控制,整个团队的运作状况,主管就相当于团队的大脑,所有成员就相当于手和脚,它是一个非常干瘪的机械运作过程。这个过程有可能比较高效,但实际上几乎没有创新可言。

很显然,我们很多时候对这个状态是不太满意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但你会发现,一不小心这种激发就会变成一种放纵和放任自由,最后的结果不仅没有创新,反而原来的行动力、目标必达的习惯也丢掉了。

所以,很多主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在这两个极端中不断摇摆,但最终都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另外,还有一种尴尬就是在日常会议中,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做一些碰撞,希望讨论更有张力。这个想法虽然好,实现起来却非常难。最终,往往你会发现很多人的观点不值得一提。为了提高效率,你会质疑他、否定他,最后又会变成一言堂。

所以,怎样才能让团队既有创新,又有非常高的行动力,达成更好的结果?

作者在书中摆出了两个非常简单的结论,虽然比较简单,但实际上点出了事实和困难所在。他说:“创新不是灵光一闪,不是某一个天才自己完成的工作,而是一项团队工作。”

这已经被大量的创新团队所证实,所以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怎样通过团队的力量来实现创新。其次,作为团队领导者,之所以感到困难,是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希望突破现状有所创新,必须要去拥抱很多矛盾和冲突,它们会伴随我们整个的工作开展过程。

作者总结了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和六个相应的子矛盾,这些矛盾的总结非常接地气,所以在这里想花点时间与大家分享一下。

阻碍创新的七大矛盾

你会发现,其实驾驭一个创新团队就像走钢丝,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够在创新之间找到有效的张力,实现激发创新的目的。

阻碍创新的根本矛盾:释放VS驾驭

所谓释放,就是团队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我们如果希望创新,就需要释放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是,创新不是目的,达成更高的绩效才是目的。

所以,每个人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又能够导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最后所有人的创意又能够被集合起来,形成一个有价值的成果。

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张力是非常强的。因为如果要每个人都释放自己的创造力,最后有可能很难达成完全的共识。在整个创新工作过程中,这都是你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微信截图_20190426173827.png

阻碍创新的六个子矛盾

在大的根本性矛盾之下,还有六个小矛盾,可以分成三组。

  • 协同工作的矛盾

第一,个体和集体之间的矛盾。

刚才其实已经谈到了这个问题,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作为一个集体,最后必须要达成一个共识和结果。如果过于彰显个体,有可能没有共识;如果过于彰显集体,个人的创造力可能会被扼杀。

第二,支持和对抗的矛盾。

我们希望大家相互工作是一个支持和配合的关系,日常培训也会特别强调跨部门协作、团队配合。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希望有所创新,就要鼓励一些对抗。正因为有不同的观点,甚至适当的冲突,才会看到更高的可能性,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 探索性学习的矛盾

第一,学习和绩效导向之间的矛盾。

所谓学习,就是不要太看重最终结果,而要关注过程,在过程中探索,质疑、挑战原来的假设,然后实现新的学习。但另一方面,所有工作都是有时限的,都要有成果产出,所以我们必须关注成果。但如果太过分的话,学习的过程就会受到压制。

第二,即兴发挥和结构化探讨之间的矛盾。

所谓结构化,就是我们希望整个探讨是在一种规则之下,能够更结构化地呈现出来,这样有助于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结论。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即兴发挥。

  • 综合性决策的矛盾

第一,如何在耐心和紧迫性之间实现有效平衡。

创新是需要耐心的,因为它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它需要大家通过可能非常低效的碰撞去实现一些创意。另一方面,任何工作又是有时限的,所以按照时限去完成这些探讨,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需求。

第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冲突。

今天在所有团队中,主管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是最强的。每个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所以,常见的教科书上会谈到,今天你要管理一个团队,必须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

而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团队都不可能无组织无纪律,都需要有一个领导。这个领导也会有自己的意志、想法,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他必须力排众议确定一个方向,把大家的意志统一到一个点上。这又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所以,作者的观点非常清晰,之所以一个人创新比较容易,团队创新比较难,就是因为在团队工作过程中,有这些根本性的、不可消除的矛盾。

好的领导者并不是要消除矛盾,而是要能驾驭这些矛盾,并且利用矛盾和冲突来实现创新。这正是我们作为一个创新型的团队领导者,要面对的非常有趣的现实。

“3+3”方案,驾驭矛盾

谈了这些矛盾以后,我们紧接着就会面对一个现实的挑战,如何驾驭这些冲突?作者提出了一个“3+3”的解决方案。

他说,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者,要想实现创新,必须解决两个非常基本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听起来甚至有点通俗,一是要激发团队意愿,另一个是锻造团队的创新能力。无非就是,一要有积极性,二要有能力。

但不要被这两个普通的词所迷惑,下面谈到的具体建议还是非常有穿透力的。

微信截图_20190426173813.png

如何激发团队的创新意愿?

关于意愿,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作为一个创新型的团队领导者,你要能够去营造一种土壤和氛围,让大家能够比较安全、比较积极地开展讨论,包括去拥抱冲突。

那么,土壤和氛围包括哪三个关键要素?

  • 构建共同的目标

谈到目标,大家都非常有感觉,每个团队只要不是太糟糕,都有一些非常清晰的目标,而且我们会有任务的分解,大家能够去承担责任,推动工作的完成。

但这里作者谈到,共同的目的不仅仅是我们要完成的任务,而是能够引起共鸣的,也就是说它关注的不是what而是why。

当年乔布斯说服斯卡利加盟苹果的时候,斯卡利当时是百事可乐的高管。乔布斯说服他时用了一段非常简单的话:你是喜欢这辈子就一直在卖糖水,还是过来跟我一起改变这个世界?

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目的。尤其是领导一些创新型团队、天才团队的时候,大家不满足于日常工作,总希望能够做一些突破性的事情,能够去改变世界。

所以,找到这个能够引起共鸣的、共同的、长远的目的,是领导者要去做的第一件事。

  • 形成共享的价值观

如果要激发创新,实际上我们要营造一个愿意创新的社群。

一个社群就是一个小社会,小社会要能够凝聚成一个整体,就必须有一些共享的价值观。包括雄心、责任、学习、协作等等。我觉得这四条提炼是非常准确的,尤其是针对那些需要创新、需要突破的天才团队。

  • 建立团队参与的规则

你会发现,如果我们希望讨论的过程不是风平浪静的,是充满激烈冲突和挑战的,那么事先拟定好参与规则,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规则,最后大家的争吵可能就会上升到人格攻击,最后不了了之,甚至还可能激发一些延续很久的不必要的矛盾。

关于参与规则,实际上不光是今天我们谈到的创新团队,包括一些传统的伟大团队,包括一些高层的团队,都会面临这个挑战。

比如华为,他们的讨论有一个规则叫“从贤不从众”;联想控股在核心团队讨论时,也有一条原则叫“有话直说,有话好好说”。

美国在建国的时候讨论宪法,当时华盛顿作为主席,首先还是制定了一些规则。

比如,同一件事,你不能连续发表2次观点;如果你发表观点以后,还有新的想法要说,必须让所有人都说完,你才能参与讨论。再比如,参与一个议题讨论时,你必须就事论事,围绕这个议题展开你的观点;如果你有新的议题需要讨论,必须在另外的时间来安排,这个时间段是不允许讨论的。

正是因为规则的建立,才能够让整个讨论有序开展,同时能够兼容大家不同的观点。

我们看到,很多团队虽然有良好的协作意愿,但最后整个讨论不了了之,就是因为没有营造出这样一个成熟的土壤。没有土壤,不同的意见表达就不能被接受,可能就会涉及个人的自尊和面子问题。最后很多人就会选择逃避和退缩,创新就无从谈起了。

微信截图_20190426173747.png

如何打造团队的创新能力?

能力的打造是非常艰难的过程。作为团队领导者要看到一点,就是你必须要在混乱和有序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既不是完全的混乱,也不是简洁的有序。

针对创新能力,作者也谈到了三点。

  • 激发创意的协同性工作

激发创意的第一要素就是激发团队的多样性。通常情况下,如果团队特别强调执行力,那么作为主管,我们都希望找到一些跟自己想法特别相似的人。这种缺乏多样性的团队,会导致创意的激发变得非常困难。

第二要素是要能够拥抱冲突。我们要能够出产生大量的冲突,而且能够从冲突当中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皮克斯的领导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没有冲突就会走向平庸。这个观点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为了能够实现激发创意的目的,作者给管理者提了四条建议:

第一,创造机会,尽可能让观点之间相互碰撞; 

第二,要充分利用人们不同的思考方式;

第三,鼓励为了学习而产生冲突;

第四,设计一些物理环境,让大家更好地碰撞。

乔布斯第一次离开苹果以后,他加入了皮克斯,准确来说是投资了皮克斯。皮克斯的整个大楼都是乔布斯亲自设计的,其中有很多长廊。这些长廊既不会特别长,同时又让大家在路上遇到不同的团队成员,能够有一些交流的空间。这些物理环境的设计,也是现在很多创新团队为了激发创意非常关注的一个因素。

  • 实践创意的发现性学习

发现性学习也可以翻译成探索性学习,可能会更准确一些。

发现性学习或者探索性学习跟最近流行的一个概念比较相关,就是“敏捷和迭代”。所谓敏捷和迭代,就是我们要认识到因为很多不确定性的存在,一个好产品、好创意,是非线性的形成过程。

它绝对不是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答案,然后其他人不断地细化它。而是大家都会通过有意识的试验,反复试错,不断打磨、不断回到起点,让最终结果变得非常棒。

所以,没有失败就没有创新,甚至失败是创新的必经之路。创意的生成和实施不是一个割裂的过程,而是统一的,甚至在创意生成的最后时刻,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然后又推倒重来。

这种探索性学习的过程,要面对两个矛盾:一是学习跟绩效之间的冲突,二是即兴发挥跟结构化之间的冲突。所以这要求我们有更高的耐心,通过敏捷迭代来实现更好的结果。

  • 整合创意的综合性协作

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不同的人围绕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或建议。所以,最后的决策往往会变成一个选择题,不是A就是B或者C。但作为创意团队来说,决策过程不应该是这样的。

他们认为,必须要在整个讨论中,让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最后的答案有可能是整合了所有方案的精华,抛弃了一些不足,而不是变成一个对抗和非此即彼的结果。

当时谷歌要提升存储能力。有两个团队,一个团队认为在现有基础上做一些升级就可以;另一个团队认为要推翻重来。当时任何人都没有十足的把握作出决定,因为这里面有大量的不确定性。于是,两个团队都在往前推进,然后发现,在原有基础上升级相对比较现实,完全推翻则比较难。最后,他们采用了第一个团队的方案。但同时他们发现,被推翻的方案也有很多价值,团队的想法以及其中的核心成员,很快被整合到了另一个项目中。在那里,他们的很多探索和创意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35-1Q009101325222.jpg

给中国企业管理者的三点建议

作为一个中国文化中的领导者,要实现以上的建议,可能会尤其困难。结合自己犯过的错误,有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勉。

  • 第一 ,在创新探索性工作中,即使你是最强的,你也肯定不是答案的拥有者。

因为这个答案是需要通过探索去找到的。所以管理者要能够平视、甚至仰视自己的下属。做到这一点确实特别难。

因为我们之所以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就是因为在几乎所有专业方面你都是最强的。但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后退一步,把团队成员推到更高的位置,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跟他们合作,而不是命令。

  • 第二,在创意工作中能够宽容失败,同时拥抱冲突。

宽容失败在我们的文化中是非常罕见的,我们喜欢的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所以,要学会庆祝那些有意义的失败,这在谷歌、在皮克斯都是一种文化。

另外,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发生冲突,甚至希望能够达到非常高度的和谐。但在创意工作中,拥抱冲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 第三,破除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和权力概念。

曾经有学者研究过不同国家的文化,发现在“权力距离”维度上,中国企业的权利距离非常大。

吴军博士在他的《硅谷之谜》中也特别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硅谷的公司跟中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最大的差别是,硅谷很多公司完全没有权力距离,强调平等、沟通和协作。中国企业虽然也谈到了所谓的平等,但一参加他们的会议,就会发现这都是空话:因为在会上,永远会摆着领导席,永远是领导先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