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爱奇艺新上线一款按话题维度将短视频进行归类的产品——姜饼短视频App。
除了姜饼短视频之外,爱奇艺在今年3月份和6月份分别上线“吃鲸短视频”和“爱奇艺锦视”。
与爱奇艺以往的短视频产品相比较,姜饼短视频更突出将短视频按照话题分门别类,以提升用户查看效率。
根据姜饼短视频首页数据显示,多数短视频浏览量达2万左右、评论数为1000条左右。
01
用“文件夹”打包短视频
与快手、抖音等短视频相比,姜饼短视频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用分类的逻辑呈现内容。
从内容生产者角度,其分类维度有两种:
其一,每个个体都可以UGC创建多个专辑,用户可将生产的同主题短视频归入同一个专辑。
其二,不同个体生产的短视频,可通过共同的话题标签连接。
话题标签由姜饼短视频平台提供,目前该平台上共有 26 个话题,内容多偏生活类,包括美食、情感、旅游等。
从内容消费者角度,姜饼短视频的视频分发入口有三个:
(左:专辑入口 中:话题入口 右:随机推荐)
其一,首页以专辑为单元,推送内容生产者创建的个人专辑。
其二,话题页面,聚合具备共同标签的短视频内容。
其三,首页推荐页面,类似抖音,针对所有短视频内容进行分发。用户可针对短视频底部的标签,跳转至所属的专辑或话题界面。
总之,姜饼短视频用话题“文件夹”打包同主题短视频内容。
专辑推送入口,给予内容生产者更多可持续曝光机会。
话题入口,便于内容消费者连续查看感兴趣的内容,提升消费视频效率。
短视频已经成为抢占用户注意力的主要媒介形式之一,巨头、独角兽等企业均加速布局短视频领域。在海量短视频内容覆盖下,姜饼短视频试图用“归类”思维,让用户更方便地选择想看的内容。
2
爱奇艺的短视频矩阵
包括姜饼短视频在内,爱奇艺旗下共有 4 款短视频产品:
综合看这四款产品,模式和玩法各不相同,覆盖的人群也较多样,比如:
爱奇艺纳逗:通过收徒模式吸引下沉市场关注。
爱奇艺锦视:页面设计较大的字号、视频与音频切换等简便功能,吸引中老年用户群体。
爱奇艺试图通过差异化玩法的模式创新,或深入垂直用户群的方式,在短视频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排名上来看,爱奇艺纳逗和爱奇艺锦视在免费娱乐榜单排名分别为100多名和1000多名,吃鲸短视频也鲜少发声。
上线姜饼短视频能成为爱奇艺在短视频版块的破冰之举吗?
3
做简洁版“抖音”,路径是否可行?
用分类思维,做一款简版的快手或抖音,模式是否可行?
新浪微博也使用过同样的“归类”逻辑试图帮助用户节省时间。
今年9月,微博上线超话社区App,按话题维度聚合相关微博内容。但10月上旬开始,该款产品下载量从免费社交排名前20以内跌至目前100名之外;其下载量也从日均过万跌至日均1000左右。
(超话社区App下载量趋势 来源:App Annie)
姜饼短视频的思路与超话社区App如出一辙,如果说超话社区App是精简版的微博,姜饼短视频的玩法类似于精简版的抖音或快手。
但作为这款短视频产品的最大亮点,“归类”后的短视频给用户带来的“新体验”,能否真正替代用户使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产品带来的“旧体验”,是姜饼短视频面临的最大挑战。
《Path、Google+和子弹短信》一文中曾提及:
“没有一个产品是因为做了另外一个产品的精简版而成功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某个产品功能太多,过于臃肿,但恰恰是这些臃肿的功能,才是真正让我们无法割舍的。”
目前,短视频的类型分为打发无聊的消遣型,以及带有明确目的的功能型。
前者如微视、快手、抖音等,后者如购物类短视频鹿刻、刷刷看等。
姜饼短视频也属于消遣娱乐型产品,用户使用这类产品,娱乐属性高于功能属性,对消费效率的追求也会让步于消遣需求。
因此,用户在刷短视频消遣娱乐的时候,也许并不看重视频属于哪一类话题,更愿意随机消费。
本文转自:腾讯创业,作者:燕妮
*转载本文仅供参考交流,不做商业用途,如有疑义请联系本文账号发布人删除
文章来源: 灰产圈|黑产圈|一本黑|黑市商学院
共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