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去世,年仅50岁。李咏的妻子哈文通过微博,公布了这条不幸的消息。

截止到10月30日,关于李咏的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超过20亿,微信指数超过3亿。无数人以各种方式悼念李咏,媒体报道,网民讨论转发。

11.png

22.png

33.png

10月30日下午,又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传来。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金庸先生辞世,享年94岁。

44.png

作为新媒体从业者,可能会关注几个问题:

1、为什么名人去世会引发集体悼念传播?

2、名人去世是热点吗?

3、自媒体哪些禁忌不能碰?


1、他们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文化

两天内,两位我们熟悉的名人接连去世。

李咏是家喻户晓的名嘴主持人,在央视春晚担任了多次主持人,《非常6+1》到现在仍在播出。李咏他的观众上到70后,下到90后甚至00后,他的节目陪伴了几代人,影响了几代人的记忆,我们亲切的叫他“咏哥”。

55.png

金庸先生创作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上个世纪就火遍中国,成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家。根据金庸小说翻拍的影视剧数量超过102部/次,我印象中应该是史上之最。这些影视剧陪伴了我们度过了整个青春期,金庸的作品给我们童年印上了深深的烙印。

66.png

咏哥的节目,金庸的作品,给我们一代人,几代人,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这些回忆有的是故事,有的是观点,有的是人格魅力。

作为金庸先生的忠实粉丝,记忆中,武侠小说是我主动阅读的启蒙书籍,差不多是在小学三四年级左右。在往后的岁月里,我才开始阅读漫画、文学作品、经管类书籍。是金庸的小说使我爱上了阅读,推动我现在从事写作这个职业。

我记得第一次读他的小说,连续花了几个晚上,一口气把所有小说都读完。当然,那时候读完只是觉得很爽。在接下来的很多年时间里,我复读过很多次他的小说,次数早已记不清了,我想是爱到骨子里去了。

我想,其中最让我遗憾的可能是郭襄吧。

我走过山时,山不说话

我路过海时,海不说话

小毛驴滴滴答答

倚天剑伴我走天涯

大家都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

才在峨眉山上出了家

其实我只是爱上了峨眉山上的云和霞

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

金庸的作品是我人生中的明灯,他笔下的故事伴随着我成长,他的观点洗涤过我的心灵,至今是我人生的信条。我想,这些回忆是一辈子的,必然会永久性的流传。这种记忆的沉淀,必然是因为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文化。


2、重大事件引发关注和传播

经过长期观察分析,每当名人出现一些重大事件就会引发关注和传播。比如恋爱、结婚、生子、离婚、出轨、违法犯罪、去世等。

恋爱、结婚、生子会受到网民祝福;离婚、出轨、违法犯罪会受到网民讨论甚至批判;去世会引发网民悼念。这基本上是不变的传播规律。

如果重大事件是经当事人公开,而不是被知情媒体曝光出来,相对更容易引发关注和讨论。

比如“李咏去世”的消息是哈文公布的,大家会第一时间到哈文的微博底部评论,因为它是一个信息爆发源地。

如果重大事件是在微博/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公开,而不是在线下公开的,相对更容易在网络上传播,因为在同一圈层内传播比较快速。

比如“金庸辞世”的消息是媒体在网上公布的,80后和90后网民最主要的构成人群,大家会第一时间在网上悼念金庸先生。


3、疑问讨论

这两天,绝大部分人会诚挚的悼念李咏。但我发现,也有些人会去讨论李咏,这些讨论的声音也是传播因素。比如有的人更关注“50岁去世”,产生疑问“为什么那么年轻就去世了?”比如有的人更关注“17个月抗癌,去世”,出现不太好的言论“有钱也治不好癌症”比如有的人更关注“在美去世”,产生疑问“李咏是中国国籍,还是移民到美国了?”、“为什么要移民到美国?”、“为什么要向美国宣誓?”比如有的人更关注“李咏女儿”,产生疑问“为什么给女儿取名法图麦·李,而不取中文名?是不是崇洋媚外?”......

这些质疑讨论的声音,出现在微博、公众号和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使“李咏去世”这个话题产生了更加多元化和广泛传播。


4、不是所有热点都能蹭

“名人去世”的消息从传播的角度看是“热点新闻”。但是作为自媒体,报道这个事情的初衷应该是悼念逝者,而不是消费逝者,比如下面这条信息。

77.png

88.png

其次,更加不能利用逝者打商业性的广告,比如“去世是因为没有好好健身,然后在公众号或朋友圈打健身广告”,这种行为是想赚钱想疯了,没有基本的人性。

最后,站在运营角度思考,任何热点新闻必须与公众号本身有一定关联性,否则就是强蹭热点,会适得其反。

99.png99.png

金庸先生,感谢有你,江湖永在。